【人物名片】周芳芳,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武汉学院法学院副教授、院级教学督导。曾获第十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主题征文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主办部级奖项)、2022-2023学年度武汉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三等奖、2021-2022学年度武汉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多项省级、校级课题,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方法》《东方法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不断学习,从科研中汲取养分
周芳芳热衷于写文章,每每完成一篇文章,她都觉成就感满满。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论刑事判决说理的“私人订制”》获得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第三届司法文明博士生论坛”优秀奖、第十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主题征文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主办部级奖项)。
读博免不了要与压力共处,而周芳芳的压力更多的来源于自身。她会与“为什么手里的活儿就是做不出来”较劲,投入更多的时间,如此循环往复。撰写文章时亦是如此,她会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一同探讨,这样文章就能边写边成型。“遇到瓶颈期了也没关系,放松一下,调整好心态继续写。”周芳芳坦言她的成长与导师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来到武汉学院这个新环境中任教,院系的氛围很好,周芳芳在新环境中的转变也顺利了很多。在她看来,研究有时候是反复地攻克同一个问题,尝试不同的方法,从而得到答案。也许结果并不完美,但这就是科研,因为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引人入胜。
2021年,周芳芳以团队形式申报了名为“人工智能裁判的伦理风险及其规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司法审判。由于她本人是文科生,了解人工智能的运作、数据的分析都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那时正是休产假期间,周芳芳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自学python,撰写打磨项目书,最终项目成功立项。
除此之外,收集一线审判人员对政策和现实的感受也是一大苦难。周芳芳便在武汉周边进行实地调研,阅读湖北省内的相关论文,看《人民法院报》等报纸,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定与预测。
“教学和科研是有融合的,大学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与研究。”周芳芳笑着说道。
积极探索,打造教学新模式
周芳芳目前主要教授《法理学》与《法律职业伦理》两门课程,多年的从教经验让她总结出了一套“信息化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的授课模式。由于对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非常感兴趣,周芳芳积极地探索科技辅助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她常常通过在教学APP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上传课堂笔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此促进信息化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一定是基于老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也不能舍本逐末地过于追求新技术而轻视课程本身的内容。”周芳芳说道。
此外,周芳芳还会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实课堂,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化、生动化,教学方式有趣化、互动化。
在空闲时间看电影、写影评是周芳芳的爱好之一。尤其是国内外法律相关或者科幻题材电影,常常能引发她的深入思考。基于此,她探索出将影视作品与课堂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让课堂的重点内容用相关影视片段展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他们对于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周芳芳讲授的一门跨专业选修课《法学导论》,学生反响很好。“这门课程只有32学时,但是内容体系庞杂,在课堂设计方面就得下大功夫。”周芳芳注重法律思维的引导,比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她用一个案例串联起所有的知识点,以易懂与趣味性并存的方式为学生带来生动的课堂。
周芳芳注重与学生互动获得教学反馈。对于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周芳芳会采用问卷调查、与学生课余交流等方式将学生们的上课体验和建议反馈一一收集并认真阅读,有针对性地改进授课方式。“周老师一直在琢磨着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法学专业学生小光如是说。
周芳芳课后与学生交流
亦师亦友,做学生的引路人
谈及与学生相处,周芳芳回忆满满,她很享受与学生相处的过程。“现在事情越来越多了,精力十分有限,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周芳芳现担任法学2303班班主任一职。大一上学期,她恰好教授班级的《法理学》课程,于她而言,她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学生会主动找她当助教,为她分担压力;她也会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带来考公、考研、法考分享会,通过“规划+学习方法塑造”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全人发展。

考研、法考、考公分享会
“我希望学生能掌握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这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周芳芳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她一直以来秉承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的指导中也同样适用。
“周老师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和我们相处。”课间休息周芳芳会和学生聊聊天,问问大家对未来的规划,有困惑的地方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她还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甚至去了解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感受,无微不至。
闲暇时,周芳芳也会在办公室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建立一对一联系。小Z是一个超级社恐的学生,常常游离于班级边缘,但是她很好学,在问题的分析方式上也很独特。观察到这一点,周芳芳常常找到她,一起交流学术知识,关心她的生活,带给她更多的归属感。
周芳芳2018年入职武汉学院,至今已有六年有余。她坦言,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自己的心态是越来越平和的,她也真正做到了“爱护学生”。